×
“不食嗟来之食”的AB面_百科TA说 “《不食嗟(jiē)来之食》出自中国古代重要典章制度书籍《礼记》。 《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后来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将这些内容编定的,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并没得到完整延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Feb 24, 2022
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 ...
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 所以“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是:贫穷的人不接受别人 ...
Feb 5, 2023 ·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的上一句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完整句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大概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 ...
May 7, 2019 · 不食嗟来之食,是《礼记》中很短的一个故事,原文还不到百字,也被多地选入中学教材。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那个黔敖追了下去(从),向他表达歉意(谢焉) ...
Mar 2, 2006 · 这意. 味着,那三句的字面意义并不表达陶渊明的真实思想, 他的真实思想应该反着解读:“深念蒙袂是。嗟来. 应足吝,纵没非自遗。”意即充分肯定蒙袂人的所作所 ...
成語: 嗟來之食[正文],注音: ㄐㄧㄝㄌㄞˊ ㄓㄕˊ,釋義: 以不敬的招呼聲施食予人。指不敬之食。典出《禮記.檀弓下》。後用「嗟來之食」比喻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Apr 3, 2020 · 01.“碗有三不端”是指的什么? 一是“嗟来之食”的碗不能端。西汉戴圣的《礼记·檀弓下》记载: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 ...
May 4, 2020 · 我个人经历、见闻告诉我:. 每当我遇到“嗟!来食!” 来的那些玩意儿不是嗟来之“食”,而是嗟来之“鸩”;; 相反,“食”,向来不会以“嗟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