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的波动说_百度百科 在1660年代,胡克(Robert Hooke)发表了他的光波动理论。 他认为光线在一个名为发光以太(Luminiferous ether)的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四射,并且由于波并不受重力影响,他假设光会在进入高密度介质时减速。 光的波理论预言了1800年托马斯杨发现的干涉现象以及光的偏振性。
关于光的本性的一种早期学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创立了波动说.他在1690年于《光论》一书中写道“光同声一样是以球形波面传播的”.并且指出光振动所达到的每一点都可视 ...
Untitled Document. 1704年,牛顿:“光是一种细微的大小不同的而又迅速运动的粒子。” 1. 代表人物:惠更斯·胡克:“光必然是一种振动。” 2. 波动说的困境:由于当时没发现光的干涉、衍射等波动现象,使光的波动说难以自圆其说。
Feb 14, 2024 · 笛卡儿主张波动说,认为光本质上是一种压力,在完全弹性的、充满一切空间的媒质(以太)中传递,传递的速度无限大。但他却又用小球的运动来解释光的反射和 ...
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声音是一种波。于是,渐渐有一部分人认为,光也有可能是一种类似声波的东西,这就是光的“波动说”。不过, ...
高中物理- 光的波動說 · 十七世紀時,惠更斯認為光是一種波動。1801年楊氏雙狹縫實驗中發現了光的干涉現象,1818年菲涅耳及夫朗和斐在實驗中確認光的繞射現象,1850年傅科 ...
1808年,拉普拉斯用微粒说分析了光的双折射线现象,批驳了杨氏的波动说。 1809年,马吕斯在试验中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 在进一步研究光的简单折射中的偏振时,他发现光在折射时是部分偏振的。 因为惠更斯曾提出过光是一种纵波,而纵波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偏振,这一发现成为了反对波动说的有利证据。
17世纪:惠更斯、牛顿​ 按照惠更斯原理,波的直线传播与球面传播。 较为完全的光理论最早是由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发展成型,他提出了一种光波动说。 使用这理论,他能够解释光波如何因相互干涉而形成波前,在波前的每一点可以认为是产生球面次波的点波源,而以后任何时刻的波前则可看作是这些次波的包络。
Dec 31, 2023 · 总结起来,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相辅相成的, 而不是相互排斥的. 正如量子力学所揭示的那样, 光同时具有波动和粒子的性质. 在不同的情境下, ...
在1660年代,胡克(Robert Hooke)发表了他的光波动理论。 他认为光线在一个名为发光以太(Luminiferous ether)的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四射,并且由于波并不受重力影响,他假设光会在进入高密度介质时减速。 光的波理论预言了1800年托马斯杨发现的干涉现象以及光的偏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