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世代相承,不被分散,国王和贵族死后,其权位、土地以及其他财产,由其嫡长子继承。这种以嫡长子继承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的继承制度被称为“宗祧继承”。
宗祧继承,乃我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根据血缘与辈份关系承袭祭祀和身份权的一种继承制度。宗指祖庙,祧指远祖之庙。 宗祧继承源于宗法制度,始于西周,唐宋时期臻于完善。
Apr 12, 2021 · 宗祧承继以嫡长子为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无嫡长子者立嫡长孙,依次按嫡庶子、嫡次孙、庶长子、庶长孙、庶次子、庶次孙的顺序继承。 (2)立继。立继,是 ...
1927年以后,国民党的政治需要加上民事立法的全盘西化,剥离了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民国民法典》在确立女儿与儿子享有平等的财产继承权的同时,却规定女儿应延续夫家的宗 ...
摘要:. 客家人多半都有重男輕女的習俗,主要是由古代〔血食〕觀念的延續,生人恐香火斷絕,姓氏湮滅,因此對〔血食〕問題,是人生當中需要了解,積極地去探討的主題。
兼祧,是过继的一种形式,指一个男子,同时继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通常指一个男子过继给他人之后,不脱离原本家庭,同时兼任二房宗祧的一种过继方式,清代陕西南郑 ...
Mar 22, 2024 · 宗祧继承制度,实际上是以“宗子”为主要脉络,进行继承次序的规定以及远近关系的顺序。“宗子”,实际上就是家族当中的最主要的核心人物。在经济层面,宗子 ...
宗祧继承名义上是继承祭祀的权力,实际上是与标志政治权力的官爵继承紧密相连,故在唐代宗祧继承似乎与百姓关系不大,而财产继承制是每家每户的大事。唐代的财产继承制度比 ...
1931年5月5日,随着中华民国民法典第四、五编亲属、继承法的施行,宗祧继承法被改造为“男女平等”的财产继承法。新继承法只对财产继承做了规定,从此宗祧继承不再决定财产 ...
Oct 1, 2021 · 此祖先崇拜成為家族存在的重要目的,為使父祖血食不斷,必須於每一代子孫中,有人承襲祭祀人的地位,而對祖先負有供薦義務,此即為所謂的宗祧繼承,又稱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