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影视

购物

  • 张天华编审专家
    血管外科 · 副主任医师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
    医生首页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治疗
    • 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发生在下肢静脉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浅表静脉或深静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为下肢局部肿痛、皮下可扪及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或伴有病变远端浅表静脉...详情 >
    1.静脉壁损伤:静脉内壁为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其表面由含蛋白聚糖的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所覆盖。内皮细胞表面的覆盖物中含有大量的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并能防止血小板的黏附;正常的内皮细胞能分泌一系列的抗凝物质,如前列腺素2(PGl2,前列环素)、抗凝血酶辅助因子血栓调节素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等。(1)在某些情况下,静脉内皮层可从抗凝状态转化为前凝血状态,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vonWillebrand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等,内皮层通透性增加,并可见到白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表面,而内皮细胞原有的抗凝功能受到抑制。炎症细胞对血栓形成起着触发和增强的作用,其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能促使纤维蛋白原沉积,并抑制纤溶。(2)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抑制内皮细胞血栓调节素的表达,使内皮细胞从抗凝状态转化为前凝血状态。(3)内皮细胞能合成一些基底膜的病理证实,在静脉人口和汇合处,管壁的结构最为薄弱,淤血可使静脉管腔扩大,薄弱的内膜上发生极为微小的裂伤,从而使血小板黏附,出现纤维蛋白沉积。
    2.静脉血流缓慢:(1)因手术或重病卧床、心力衰竭、腹内压增高、下肢静脉曲张或因其他原因而长时间静坐后,均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2)静脉血流缓慢时可因组织缺氧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产生凝血酶积聚。(3)由于细胞的破坏而释出血清素和组胺,使内皮细胞收缩及其下方的基底膜裸露,使血流中的血黏附其上,引起凝血物质的释放和激活。
    3.血液高凝状态:(1)血小板黏附性增高,血小板数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因子增多和抗纤维蛋白溶酶尤其是a2球蛋白和a抗胰蛋白酶的含量增高等,有助于静脉血栓形成。(2)其他如创伤、烧伤、分娩或严重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3)脾切除后血小板的急剧升高和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液黏稠度增高。(4)内脏癌肿浸润组织及其破坏所释出的一些促凝物质,其中以肺癌最易引发本病。(5)大型手术时对血小板的刺激,使血小板聚集。(6)某些药物的反应,如长期口服女性避孕药可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增高8倍。(7)妊娠或某些感染等也可使血凝增高。(8)家族性缺乏某种抗凝因子的患者有反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倾向。
    详情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因年龄的增长、体质指数(BMI)的增加和吸烟等因素而增加。80岁以下的男性人群中有10.7%患有本病,80岁人群的发病率是30岁人群的30余倍。
    1.肥胖、骨折、长途航空旅行者,因主动或被动的活动减少,处于久坐或久卧状态,会导致静脉血流缓慢,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吸烟、创伤等因素会破坏血管壁,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详情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轻重不一,取决于受累静脉的部位、阻塞的程度和范围。血栓性浅表静脉炎以患肢局部疼痛表现为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拍高患肢可好转等局部症状及发热、心动过速...详情 >
    1.血栓性浅静脉炎:(1)急性期时患肢局部疼痛、肿胀,沿受累静脉的行径可摸到一条有压痛的索状物。(2)其周围皮肤温度增高、稍红肿。(3)1~3周后静脉炎症逐渐消退,局部遗留有硬条索状物和皮肤棕色色素沉着,常经久不退。有复发倾向。
    2.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有些患者可全无症状,而以大块肺栓塞表现成为第一症状。(2)局部疼痛,行走时加重。轻者仅有局部沉重感、站立时明显。患肢肿胀,小腿肌肉、胭窝、腹股沟内侧等处有压痛。(3)当静脉血栓延伸至骼静脉、股静脉时,患肢疼痛加剧,呈痉挛性痛,伴有凹陷性水肿,出现股内侧及同侧下腹壁静脉曲张,并可在股脉部位摸到一条有压痛的索状物。(4)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心动过速,并有血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5)当一侧骼静脉、股静脉血栓向下腔静脉延伸时,两下肢和外阴部均出现明显水肿,疼痛也向上扩展。后期,两侧腹壁、胸壁和臀部均有浅静脉曲张。但有时这种曲张的浅静脉可被明显的水肿所掩盖。(6)偶可因下肢回流血量锐减而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7)股青肿和股白肿,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很严重的表现。高度肿胀的患肢也会导致患肢的动脉出现痉挛甚至闭塞,从而引起肢体缺血、坏死。大量淤滞的静脉血导致皮肤青紫,同时由于短时间内患肢的静脉及皮肤张力迅速升高导致病人感到下肢剧烈的疼痛的现象,这叫“股青肿”。如果“股青肿”进一步加重,下肢的张力继续升高,导致患病下肢的动脉痉挛,下肢会发凉、苍白、皮肤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这种情况又被描述为“股白肿”。患者会伴有高热、神志淡漠等休克表现。“股青肿”和“股白肿”需要迅速的外科处理,否则有发生肢体坏疽的危险。
    详情 >
    1.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和凶险的并发症,部分患者以肺栓塞为首发表现,死亡率高。患者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等。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当发病后期血控机化后,可出现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
    详情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预防肺栓塞,特别是病程早期,血栓松软与血管壁粘连不紧,极易脱落,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深静脉血栓本身和预防肺栓塞的治疗。根据病情,患者可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药物治疗、介入治...详情 >
    1.抗凝血疗法:这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现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这一。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肺栓塞并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1)肝素,这是一种有效抗凝剂,药效迅速,静脉注射10分钟后,就能有效地控制血液凝结力。其作用时间短,在体内迅速被破坏,大部被酶破坏,小部经肾排泄。静脉注射3~6小时后,血液凝固时间即能恢复正常。给药途径可经皮下脂肪层、肌肉静脉注射。但血小板减少症(HIT)等并发症较为高发。(2)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属于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每12小时口服一次;利伐沙班和依度沙班每日固定时间服药一次。
    2.静脉溶血栓疗法: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并发肺栓塞,在发病1周内的病人可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包括链激酶及尿激酶治疗。(1)链激酶、尿激酶,链激酶是从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提制,尿激酶则由人尿提制,两者均是有效的活化剂,能激活血液中纤维量白酶原使之转变为纤维蛋白酶。此酶可水解纤维蛋白成为小分子多肽,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2)人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为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仅作用于血栓部位的新溶栓药物,自子宫组织或人体黑色素瘤细胞瘤培养液中提取,能特异地激活血栓表面胶状态的纤溶酶原,但对血液循环中溶解状态的纤溶酶原无作用,故无全身影响,该药产量甚微,价贵。
    3.介入溶栓疗法:适用于发病后10天内或合并肺栓塞时,主要是用尿激酶(UK)灌注,亦可考虑应用相应剂量的链激酶溶栓治疗。
    详情 >
    1.静脉血栓摘除术:对于广泛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伴动脉血供障碍而肢体趋于坏疽者(股青肿),则常需手术取栓。髂股静脉血栓取除术的手术时间,一般在发病72小时内,尤以48小时内效果最好。
    2.手术时间越早,血栓与静脉壁粘连、炎症反应程度越轻、静脉内膜破坏越轻、继发血栓形成越少,手术取栓越可彻底,术后疗效更佳。
    3.在作髂股静脉切开取栓时,需暂时性阻断下腔静脉或髂总静脉,以防取栓时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先在健侧腹股沟部在局麻下作一小切口,显露股静脉,插入带气囊的腔静脉阻断导管,在取栓时鼓张气囊,暂时性阻断下腔静脉回流。然后再作病侧用股沟部切口,显露股静脉,插入Fogarty导管(一种带气囊的导管)向近心端到达髂总静脉,鼓张气囊后,将血栓缓慢地拉出。术后需应用抗凝血疗法。
    详情 >
    1.接受抗凝治疗患者,要注意是否出现口腔牙龈易出血、皮肤黏膜青紫等情况,注意自我观察,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遵医嘱注意休息,避免按摩患肢肢体,避免血栓脱落。
    3.急性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制动,有利于减轻患肢水肿。
    详情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一般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均衡丰富即可。
    1.日常生活中,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多活动,还可以适当做高抬腿运动。
    2.手术后的患者病情允许应尽早下床活动。
    3.长期卧床者可以定时进行足底静脉泵或者间歇气体加压治疗,家属也要常为患者进行按摩,并帮助患者定时变换体位,以促进血流循环,避免血流淤滞。
    详情 >
    公立医院在职医生
    极速匹配24小时接诊5分钟响应
    极速在线问医生
    内容来自有来医生
  • 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_三甲医院专家视频解读(共7463个)

  • 想总结答案?来试试AI搜索

    1分钟解读100万字长文
    60倍速提炼音视频重点和看点

  • 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_公立医院专家语音解答(共6个)

    •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原因

      焦占江主治医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 普外科 时间:2020-05-07

      下肢血液高凝状态。因此,一定要重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早的进行相应的干预,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这样才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的... 详情 >

    • 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

      叶奎主治医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 血管外科 时间:2019-03-16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张天华副主任医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血管外科 时间:2020-07-06
  • 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_公立医院专家解答(共1334个)

    • 下肢静脉血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李晓锋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或者是下肢静脉曲张造成的,又或者是长久卧床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栓。建议你去医院复查一下,明确病因后按照医生的要求对症治疗。并且在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详情 >

    • 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

      叶奎主治医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下肢静脉血栓主要是因为:1.血流缓慢,长期不活动,血液在血管内形成涡流,2.血液自身的高凝状态,比如:大手术后、创伤、感染、妊娠、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栓症...详情 >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怎么引起的_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

    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改变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主要因素.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对下肢静脉的回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制动后静脉血回流明显减慢,从而增加了DVT发病的风险。.手术引发DVT的原因包括围术期的制动,术中术后体内凝血、抗凝及溶栓系统的异常,以及静脉血管的损伤等。.

    tag.120ask.com/jibing/xzsjmxs...

  • 下肢静脉血栓_360百科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劳动人民健康。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患本病,我国尚无统计数字,但并不少见。自1957~1977年期间共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49例,其中下肢深静脉30... 详情>>
    概述 - 病因 - 分类 - 症状体征 - 全部

    baike.so.com/doc/6598156-681...

  • 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相关专业知识_360良医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怎么引起的_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_...

    1.血流淤滞状态由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缓慢、淤滞,促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相关问答.

    tag.120ask.com/jibing/xzjmxsx...

无追为您找到约443,000条相关结果
12345678910下一页

无追已累计保护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次匿名搜索

18秒前更新换一换

尝试下载 360极速浏览器X,给隐私保护加码

尊敬的用户:

自2024年5月30日起,无追搜索全新升级为360AI搜索。2024年6月13日前,您仍可正常访问及使用无追搜索页面及功能,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立即体验

提前体验智能新搜索